学校召开北方遥感解译基地建设工作专班启动会

2025年6月17日,学校召开北方遥感解译基地建设工作专班启动会,标志着我校与生态环境部卫星应用中心的深度合作迈入实质性阶段。党委副书记、校长孙京敏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常委、副校长耿世刚主持会议,专班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专班技术负责人李婧汇报基地建设任务进展情况,基地当前正以“常态化数据生产+短期专项任务” 双轨模式推进工作。在常态化体系构建方面,已依托卫星中心数据系统完成云南、吉林等省份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的数据生产,为规模化遥感监测积累实践经验。基地将持续完善 “遥感监测-数据生产-生态服务” 全链条技术体系,提升服务地方与行业的能力。

耿世刚在发言中指出,北方遥感解译基地建设是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规划》、践行省部共建办学宗旨的关键举措。基地依托学校生态环境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及信息工程系、生态学系建设,将成为推动“卫星遥感+环境科学” 交叉创新的核心枢纽与科研成果转化战略支点。专班的成立不仅是组织架构的完善,更是校地协同机制的创新突破。要通过专班运作实现卫星遥感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为区域生态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孙京敏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工作专班要锚定“区域生态治理技术引擎、校地协同示范标杆、交叉学科培育平台” 三大定位。他要求,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围绕京津冀生态协同保护需求,科学制定分阶段建设目标;二是深化资源整合,建立与生态环境部卫星应用中心的常态化协同机制,推动遥感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三是注重人才培养,以基地建设为契机打造跨学科科研团队,为生态环境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专班启动不是终点,而是校地协同创新的新起点。” 孙京敏指出,要通过专班高效运作,将基地建设成为服务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支撑地方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学校学科建设与行业技术进步注入新动能。

此次启动会的召开,标志着学校在生态遥感领域的校地合作、学科交叉与成果转化迈出关键一步。学校将以工作专班为抓手,持续深化与生态环境部卫星应用中心的战略合作,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及全国生态遥感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智力保障。


上一篇:习近平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下一篇:学校领导带队一行赴帮扶村调研慰问